首页

男m在线视频

时间:2025-05-25 14:00:22 作者:高质量发展看中国|小小大蒜种出“辣”经济 浏览量:44719

  央广网盐城5月23日消息(记者顾炀威)五月,正值挖蒜的时候,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南阳镇的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蒜香。大蒜是南阳镇的传统产业,走进吉兴村,万亩蒜田上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蒜农们弯腰挥铲,将一簇簇饱满的蒜头从泥土中翻出,剪柄、装筐、晾晒……绘就了一幅“蒜香”丰收图景。

  “过去种棉花,辛苦一年挣不到几个钱,现在种大蒜,每亩纯利润能有五千元!”盐城市大丰区南阳镇吉兴村党总支书记刘静指着成片的蒜田感慨。吉兴村拥有耕地7700余亩,全村大蒜种植面积达4500亩。青大蒜年产万吨以上,蒜薹年产5000多吨,是南阳镇名副其实的“大蒜第一村”。

  村里的飞宇家庭农场负责人施建兵承包了200余亩蒜田,种蒜已有6年。“今年蒜苗价格稳中有升,每亩营收五六千元不成问题。”他笑着说。家庭农场不仅带动了自家增收,更吸纳了本村及周边村民务工,日工资150至180元。“我们村就种大蒜,在家门口干活,既能顾家又能挣钱。”村民王大妈在田间边剪蒜柄边说道。

  为提升产业韧性,吉兴村成立农业发展公司,自主经营43亩大棚青蒜,并与上海企业签订了订单,“我们的大蒜辣味足、品质优,检测合格无公害的有机大蒜能卖到3元一斤,较普通蒜价高出两倍。”刘静介绍,村集体计划带动周边种不动田的农户以土地占股经营的形式参与收益,预计每年为集体增收4万元,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2024年,村集体经营收入突破104万元。

  在稳固大蒜产业的同时,吉兴村正探索“多条腿走路”。村里试种虎皮椒、丝瓜、甘蓝等新品种,推广“订单农业+直播带货”模式,拓宽增收渠道。“先试种、后推广,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他们才会跟着干。”刘静说。

  产业兴旺的同时,吉兴村的人居环境也在悄然升级。“以前河道漂满水草,现在家家门口种果树,水清岸绿。”吉兴村以“河塘清洁、道路保洁、村庄整洁”为抓手,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庄焕然一新。

  从“看天吃饭”的棉田到“土里生金”的蒜海,小小蒜头撑起乡村振兴大产业,吉兴村正将“金蒜盘”越打越响,走出一条产业旺、生态美、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黄勇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只有不到7.5万辆,国内销量占比3.2%。当时,给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占比设定一个目标,是件让人头疼的事。”中汽协会一位常年从事数据统计、分析、预测的专家回忆说,2017年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目标是20%以上。“这是考虑到各种因素后作出的谨慎预测。”这位专家说,“就这,发布后还曾引起长时间的质疑,多数人的观点是太超前了……”

王毅:坚持一中原则,就应该支持和平统一

“虽然我与老兵们的大陆家属素昧平生,但我也与他们成了至亲。”刘德文说,两岸血脉相连,亲情无法分割,他将继续坚持做“灵魂摆渡人”,希望能送越来越多的老兵回家。“如果有一天自己走不动了,我的后辈也会传承‘摆渡’的桨,肩负‘灵魂摆渡人’的使命。”

尺素金声丨近十年全国用水总量“零增长”,高质量发展是关键

“智库”于2015年在兰州注册成立,是由56位两院院士和杰出青年等组成的非营利性民间高端专业智库,主要立足西部资源禀赋、环境和工业基础,针对绿色碳科学、清洁能源和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技术难题和热点问题,组织院士专家开展调研交流和协同创新。

杜占元:中国翻译从业人员已达642万人

广州8月26日电 (记者 王华)“城见未来·粤开新天”广州2024年秋季全周期土地服务推介会26日举行,推出24宗优质地块。

西安至匈牙利布达佩斯航线复航

经过角逐,个人总成绩第一名最终被蒙古国飞锐快客蒙古洲际队的Erdenebat Bilguunjargal夺得,冲刺王同样被其收入囊中。来自深圳攻自行车队的Goldstein Omer和来自俄罗斯国家队的Bereznyak Aleksandr分获二、三名。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